4年前,金永光老人70歲,家住官渡區小板橋街道金剛社區的他,只盼著雨天出門,腳上不用沾那么多濕滑的泥;云溪社區的張新萍將3層房子租給一家小作坊,但嘈雜的機器和臟亂的環境卻讓她很“糟心”;她的老街坊段磊,希望自家的房租能多收點兒,而且不會三天兩頭就有小偷扭鎖撬門……
4年后,隨著官渡區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的順利推進,海倫國際首批回遷安置房于本月20日交房,他們的安居夢,不再只是夢想,而已成為現實。幸福,觸手可及。
“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村民自愿、遵規履程,規劃先行、突出特色,全面實施、改善民生。”官渡區在城中村改造中始終堅持的這一思路,在昆明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及昆明在建的最大的片區開發型綜合體項目——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顯現出了良好的效果,不斷創造了全市城中村改造的新紀錄,并探索出一個百姓、企業、政府、社會等多方共贏的“云溪模式”,讓幸福安居夢的官渡實踐,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3年等待期盼首批回遷村民“幸福回家”
2013年12月20日,清晨的昆明依舊寒冷,但位于金源大道旁的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首批回遷安置房交房儀式現場,卻熱鬧非凡,入口處“幸福回家”的幾個大字看得人心里暖暖的。儀式上午10點開始,但9點剛過,首批領取鑰匙的居民已悉數到齊,有的居民正帶著親友轉悠著此前已看過無數遍的小區。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二期回遷安置房還在建蓋中,但不少二期回遷的居民也按捺不住興奮,一早趕到現場想要先睹為快。
3年6個月之前,這里還是一片雜亂無章的民房,如今已徹底變了模樣。一個時尚大氣的現代化大型社區已現雛形,拔地而起的高樓群,整齊地佇立在曾經的村莊舊址上,其中最高的一棟建到33層,預留的綠化區域有四五個籃球場大。棕色和黑色搭配的樓體顏色很上檔次,綠化景觀也非常別致,幾叢修成圓形的灌木頂上還“戴”著未融化完的“雪帽子”,顯得有些俏皮。“終于要結束租房的日子,過完年就能回家了。”云溪社區居民段磊是最早一批簽訂拆遷協議的,根據“先簽協議、先選房”的原則,他被列入了首批領取回遷房鑰匙的名單,之前的兩層小樓換得3套房,他優先挑選了133平方米、92平方米和78平方米的三種戶型。他指著中心景觀背后的一棟房子告訴記者,自己即將要拿到鑰匙的這套房子就在13樓,共有133個平方米,打算春節過后裝修,以后一家五口人住。“剩下的兩套就拿來出租,我已經打聽好了,這一帶小區里租房的價格在1400元左右,這樣一來,光一套房的房租收益就能比原來兩層樓還要多。”
為了讓居民早日圓安居夢,官渡區相關部門嚴格按照工程的進程計劃,督促工程進度,區主要負責人經常到現場調研,了解項目的進展,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相關部門還專門派駐了工作組配合我們工作,及時幫助我們企業解決了不少問題。”海倫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交房的一期改造項目于2009年8月啟動征地拆遷工作,2010年3月民房拆遷工作開始,同年10月回遷安置房動工,首期回遷安置房共9棟2281套,有9種戶型。2011年6月,現場5棟回遷房建設至24層,因巫家壩機場航空限高,回遷安置房暫停建設,機場轉場后,回遷安置房建設逐步恢復。“這里的居民們非常淳樸,對我們的工作也很理解,即便項目建設暫時停止,也沒有因此來找麻煩。”2012年8月,一期的居民們挑選了自己心儀的房子,分房工作完成。經過3年的建設,今年已全部封頂斷水,此次交付使用的2281套回遷房,是官渡區繼云秀商務中心、關坡片區一期城中村改造項目后,第三個回遷安置房交房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也是官渡區一次性交房最多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還在全市創下了回遷安置房建設拆遷協議40余天簽約率就達98.77%,搬遷率逾90%的“官渡速度”,探索出一個百姓、企業、政府、社會等多方共贏的“云溪模式”。
拿到鑰匙后,段磊迫不及待地乘上電梯直奔13樓,第一次用鑰匙打開了新居的大門。“太好了,確實跟之前開發商承諾的樣式一致,戶型方正,明廚明衛。”他用手機拍下了新家的照片,發給妻子一同分享“幸福回家”的喜悅。金剛社區居民晉加孟打算在二期分房時選一套133平方米的戶型,在參觀完段磊的回遷房后,他心里也更有譜了。“房子質量和布局看著都很中意,不管選哪套都錯不了。”
目前,項目二期回遷安置房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預計2014年6月主體結構全部封頂,2015年初交付使用。
“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是昆明規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也是昆明在建的最大的片區開發型綜合體項目,從村民的質疑反對到理解支持,從啟動拆遷到‘幸福回家’,其中的故事都可以寫一部長篇小說了。”小板橋街道負責人感慨地說。
從質疑到理解
一段贏民心的“融冰之旅”
時間回至2010年3月。
當時,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一期工程拆遷工作啟動,僅30天,簽約率就達80%,創造了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官渡速度”。在2012年8啟動的二期改造中,這一紀錄再次被刷新:40余天簽約率達98.77%,搬遷率逾90%,“云溪模式”的力量讓人驚訝。
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贏得村民的信任,讓大家放心地在拆遷協議上簽字,指揮部的工作小組可下了十二分的工夫。政府的主導優勢,也在此刻充分顯現出來。
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云溪片區約2600畝的土地,被列為官渡區2009年城中村改造項目之一。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東臨彩云北路、南接金源大道、西連廣福路、北靠昌宏路,改造面積2600余畝,涉及云溪社區第一、二、三居民小組,金剛社區第一、二、三、四居民小組,永豐村,楊二甲村等9個居民小組,被拆遷戶2800戶,需拆遷各類建構筑物209.3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50億元,分三期建設。
當時的小板橋從“鎮”正式“翻牌”為“街道”僅三四年,正經歷著擺脫鄉街子印象的第一次大發展。得勝家具、雨龍家具、東聚汽配、駿騏干菜、中林建材等一個個享譽省內外的大型市場,星羅棋布在四通八達的道路兩旁,小板橋市場商圈走到了頂峰。但大中型市場不多,中小企業以及大量小商場、小作坊充斥于城中村中。小板橋的“大商圈”開始成為城市發展的阻礙,治安、消防、生產安全隱患日益凸顯。居民們清晰地記得,在小板橋著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樓前,透過一片雜亂的民居農房、市場大棚,不遠處規模龐大的世紀城依稀可見。
“跟旁邊的世紀城一比,我們這一片確實很寒酸,身份雖然已經轉為城里人,但這村不村,城不城的一片區域,卻沒有絲毫城市的影子。”金剛社區居民孟福有說,城市經濟得到了發展,涌入的大量外來人口雖然為當地人貢獻了租房收益,但隨之環境變得臟亂不堪、混亂的治安問題更讓大家感到頭疼,條件稍好的都離開了村里,搬進了附近的小區,大家心里都盼著自己的居住品質能有大的轉變。
這一年的4月29日,按照“依法、遵規、履程”的原則,官渡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加快了對云溪片區土地一級開發進行公開招標。在招標期內,實力雄厚的廣東中頤集團繳納了2.81億元保證金,經過評標以及中標公示,成為該項目土地一級開發中標企業。“保證金的繳納是開發商的實力證明,有了這一門檻的限制,才能讓居民的利益有更加牢靠的保障。”從項目招標開始,官渡區便將群眾利益作為了一切考量的前提,引入靠得住的企業來為居民實現安居夢。“我們董事長從下飛機到拍板定下這個項目,前后不到6小時。”昆明市海倫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鄒晶說,城中村改造關系城市民生、城市氣質、城市發展,開發商在對城中村進行改造時,需要憑借高速度、高效率、高品質的建設,實現政府、被改造方、開發商及社會的四方共贏。廣東中頤集團旗下的海倫堡房地產集團雖是“中國百強房地產企業”,但“海倫國際”是公司承接的第一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毫無經驗可循,而且項目遠在昆明,雖然抽調了精兵強將,成立昆明市海倫堡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項目開發建設,可起初根本不知道如何同居民打交道。
同樣,居民們對開發商也知之甚少。開發商實力如何?拆遷補償條件怎么樣?過渡安置費會不會按時發放?是原址回遷還是另擇他處?搬遷后租房這一經濟來源會不會斷掉?交房是否會如期履約?拆遷合同會不會有貓膩……對政策的不理解,對開發商的排斥讓拆遷工作裹足不前。
那段時間,圍繞城中村改造項目的一系列事情的討論,成為居民們最熱的話題。周圍一些長年改造不成功的例子,讓居民深感憂慮。年長的居民不愿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環境,年輕人渴望改造又擔心變故,80%以上的居民都不愿意簽協議。海倫國際的工作人員到每個社區都受到冷遇。“2010年3月1日起,公司要開始對民房進行拆遷,但是近半個月過去了,沒有一戶簽訂協議。”海倫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拆遷部負責人陳立回憶,當時拆遷指揮部設置在金源大道一棟臨街鋪面的二樓,剛開始辦公的第一天,辦公室就先被幾個居民給“拆”了,桌椅板凳都從窗戶扔了出來。“進村也不敢敲門,門一開有居民拿著磚頭就出來了。”
只有讓居民們了解城中村改造為何改、怎么改,能給村民帶來什么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誤解。于是,由官渡區相關部門、小板橋街道及海倫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組成的工作隊,分成七八個小組,帶上規劃圖和效果圖,從云溪社區二組開始,逐戶上門講解釋疑。“房子何時拆,何時建好,建在哪里,回遷房的賠付面積比例是多少,周圍的公共配套都講得很詳盡。其實大家觀念已經發生了轉變,就是看誰先帶頭。”和段磊一樣,村民們通過工作隊的入戶宣傳,漸漸地了解了拆遷政策,跟同一時期的其他項目對比,條件確實比較優厚。云溪二組的居民楊瓊仙,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城鎮化是大勢所趨,城中村改造是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唯一辦法,我相信政府。”政府相關部門對政策、對規劃的宣傳、解析,讓大家吃下了“定心丸”,從3月中旬到3月底,短短半個月之內,簽約率就達80%,創造了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官渡速度”。
小板橋街道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動遷工作中來。街道不少工作人員和居民還記得,2010年3月,動遷協議簽訂現場的景象:早上上班時間,街道機關大院里空空蕩蕩,而在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拆遷協議簽訂現場卻人滿為患。一個不大的院子里,10張辦公桌被村民圍得水泄不通,詢問政策、準備材料、簽訂協議,工作人員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當時,小板橋街道抽調了機關超過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參與動遷工作,工作人員每天都是從上午8點不到就開始工作,忙的時候要到晚上12點以后才能離開。
為了項目的順利推進,官渡區領導高度重視,數次到現場督辦,還成立了由區級主要分管領導、主管部門、開發公司負責人組成的指揮部,每天進行現場辦公,能當天解決的問題絕不過夜。同時,與街道辦事處、各社區和小組負責人形成合力,全力推進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
從改造到建設保障民生提升城市功能
從進村入戶宣傳到簽訂拆遷協議,以及到回遷安置房的建設等,政府無不考量當地群眾的實際需求。對于居民們此前的一系列擔心和疑問,官渡區相關部門用實際行動很快給出了答案。
城中村變環境優美的高品質小區
居民對于開發商的情況不甚了解,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回遷房動工之前,海倫國際邀請幾個社區的10余名干部,參觀了他們在廣州的多個樓盤,看現房對比質量,并深入了解了企業的品質和文化,增強居民對企業的信心。
在改造之前,很多居民都是靠房租來維持生活,房子一拆,就暫時失去了經濟來源。小板橋街道為這部分居民集中進行了再就業培訓,還推薦工作;并向大家承諾,回遷安置房將建在原來生活的地方,這讓居民們吃了定心丸。在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拆遷工作中,政府與開發商在資金共管的基礎上首次引入拆遷銀行專戶的概念,設立拆遷項目銀行專戶用于管理征地拆遷資金及被拆遷群眾的過渡安置費及項目有關后續費用的支出,審計部門全程跟蹤審計,由政府負責管理拆遷專戶資金,開發商監督拆遷專戶資金使用情況,開戶銀行在拆遷指揮部設點打存單配合指揮部兌付拆遷款,打消了群眾的顧慮,讓被拆遷群眾更加理解支持拆遷工作。
規劃先行,是官渡區城中村改造一直堅持的工作思路。在工作人員進行入戶宣傳及其后的協議簽訂過程中,對未來片區的規劃方案也是工作重點。“只有讓老百姓對未來有個明確的規劃,看到實實在在好處,他們才會放心,才會更好地支持我們的拆遷工作。”官渡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區位優越,處于主城東南中心區域,與世紀城隔路相望。本著“有機城市、活力街坊”的開發構想,項目定位為云南第一城市綜合體,將融合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酒店式公寓、精英商務公寓、大型購物中心、風情購物公園、特色步行街和綠色生態社區、人性化生活配套等九大元素,打造成“中心之城、生態之城、商業之城、教育之城”。項目公建設施從教育、醫療、運動到購物,一應俱全。在前期的調查中,居民們反饋,學校資源的配置是大家心中的一個硬指標。“如果城中村改造中沒有涉及學校,沒有相應的幼兒園、中小學,要我們重新擇校,那是非常痛苦的。”居民金麗珍表示,完整的社會配套設施是他簽訂房屋拆遷協議的一個關鍵動力。
項目公建配套設施齊全,教育、醫療、運動、購物等配套一應俱全。規劃配置15所學校,從幼兒園至高中,打造“家門口的教育”,中華小學、市政府機關幼兒園已經簽約入駐,明年9月即可招生。按照打造“下樓就是商業”理念,在住宅下配置有生鮮超市等商業服務設施,項目首期商業區已加緊建設中,建成后將成為南市區繼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后的又一個大型中高端購物中心,現在已與大潤發公司、韓國CGV影院簽訂合作協議,預計2015年5月開業。
房屋的戶型設計,也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愿,滿足了大家的出租需求。“樓盤的規劃設計審批,通常情況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員,40天就能全部完成,而海倫國際一期的戶型規劃,兩名工作人員專門在市規劃局蹲點,耗費了兩個月才完成全部手續。”海倫堡地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姍霖介紹,戶型設計方案充分考慮了居民的需求,社區各小組開會討論,再通過街道辦事處將意見轉給開發商,再反饋到設計院。從2010年開始,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反復調整,這無形中增加了30%的工作量,以便讓居民住得更舒心。當樓房蓋到第7層,街道辦事處和海倫堡地產專門組織了居民到現場觀摩。“就像當初承諾的一樣,在原址回遷,把好的地塊留給了我們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戶型布局和設計也很合理,質量看著也好,挺滿意的,這樣品質的回遷房恐怕在全云南都少見。”張新萍是一期改造中最晚簽協議的幾家之一,在觀摩了之后,她在拆遷協議上簽了字。“之前的房子是143平方米的三層半,每年可以收4.8萬元的房租,租金雖然高,但住得并不舒服。”她說,租房的是家小廠,住的外來務工人員多,自己每天都打掃衛生,但第二天還是會很臟,人多環境也嘈雜。“之前有點舍不得那點房租,開發商的實力也不清楚,我還讓侄子上網查了海倫堡的情況。”她選擇了158平方米的三套回遷房,還獲得了30多萬元的補償。房子還沒交,就已經有人預定了要租做辦公室,此前擔心“縮水”的房租收入反而還有所增加。
為住戶盡可能增加綠化面積、活動場地,海倫國際還通過優化設計,提高小區的綠化率、擴大樓間距等指標。回遷樓房間距最大達到60米,在現在的商品房小區樓中也屬罕見。這樣,入住小區的居民,戶戶可享受充足的陽光、滿眼的綠色,50%超高綠化率,遠高于一般回遷房35%綠化覆蓋率的標準,80萬平方米超級園林,28公頃公共綠地,多個主題公園,陽光、清風、水景、花榭、亭臺、雕塑、噴泉,繁茂花木,一樹一石、一徑一水,在綠色掩映下,居民們心中的疑慮,正在漸漸消逝,也為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期盼到交房村民圓了幸福安居夢
早在2008年全面推進城中村改造工程之初,昆明市委、市政府就將推進城中村改造作為全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來抓。正是由于官渡區始終將這一要求貫穿于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過程,處處為民著想,贏得了轄區居民的信任和支持,才使得整個項目的推進,以及群眾的滿意度都排在了全市最前列,“云溪模式”的效用得以充分發揮。
說起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二期的動遷工作,該項目負責拆遷工作的陳立說,這是他所見過簽約時間最短,搬遷效率最高的一次。“這次都不用上門宣傳,一聽說要簽協議,居民們自己排著隊就來了。”一期回遷房的品質讓大家放心,有了前期的鋪墊,居民們的擔心也少了。“我們眼看著一期建起來,品質用眼睛就看得到,輪到我們改造了,心里一點懸念都沒有。”金剛社區居委會主任晉加孟說,大家都只盼著趕緊把房子建好,盡快享受到高品質小區的生活。
政府的細致服務,從招商引資開始,就貫穿于整個改造過程的始終。就在12月20日交房的前幾天,經過多次協商,最終回遷房物管費的價格定為1.2元/平方米,居民們將這一好消息奔走相告,還出現了排隊繳納物管費的情形,這跟一般小區物管費難收齊的境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比商品房便宜0.6元的優惠其實省不了多少錢,但政府為我們謀利的心意更讓人覺得珍貴。”金永光老人說。
如今,云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海倫國際)一期工程回遷的居民已經領到了鑰匙,二期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三期的動遷工作原本今年底就可以開展,但我們把時間壓到了春節后。”小板橋街道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安排是出于便民的考慮。“一期回遷房節前交房,裝修出租需要點時間。等大家裝修完,剛好可以租給三期需要拆遷的居民,既能讓一期居民房屋收益有保障,還可以讓拆遷的居民租房。”
看著海倫國際二期正在施工的吊塔,金永光老人感慨地說,沒想到有生之年,他這個土生土長的小板橋農民也能過上真正的城市生活。“有好房子住,有好衣裳穿,有為民辦事的政府,這輩子夠了。”
然而,對于官渡區而言,云溪片區僅是城中村改造項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官渡區委、官渡區政府高度重視城中村改造回遷安置房建設,堅持“民意為重”、“民生為先”理念,不斷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目前,有17個項目24個村正在進行回遷安置房建設,云秀商務中心、大潤發和關坡片區一期城中村改造項目共641戶已交付使用,還有太乙橋村、吳井路262號、上苜蓿村3個項目完成了村(居)民回遷房選房工作,明年還將有更多高質量、配套全、環境好的回遷安置房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