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記者 王靜)5月24日下午,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專項活動“國際科學大師論壇”在云南師范大學呈貢校區舉行。2位諾貝爾獎得主、1位菲爾茲獎獲得者及1位圖靈獎得主的精彩演講,讓3個小時的報告會盛況空前。
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教授主持論壇
德國生物物理學家、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厄溫•內爾先生作報告
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作報告
論壇由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教授主持。德國生物物理學家、諾貝爾生理學獎厄溫•內爾先生, 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道格拉斯•奧謝羅夫分別作題為《腦研究與人類生活》、《現代數學和 其他科學的交互影響》、《科學進步的歷程》的報告。
“讓普通高校學子、科技工作者與大師對話”,是這次論壇的一個主要目的,所以每位大師的報告結束后都給聽眾們留出了與大師互動交流的時間。
聽眾的第一個問題拋向了厄溫•內爾教授,“剛才您已經介紹了離子通道的廣泛影響,請問人的感情和夢境能否用膜片鉗技術記錄下來?”厄溫•內爾回答說:“把膜片鉗技術用于人腦,能夠對細胞的活動進行記錄,但是它只能記錄單一細胞電波。情感、思想是大腦 較高層的脈沖行為,所以只有了解很多神經元的互動,才有可能了解人的夢境。”
“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如何在150年間從三流學系到世界中心?”一位云南學子向丘成桐先生請教成功秘訣。在哈佛大學任教20余年的丘成桐教授表示,哈佛做學問的開放式態度,重視創新,積極與物理、工程學院開展交流,尊重學者,重視年輕學者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就連論壇主持人姚期智也向道格拉斯•奧謝羅夫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你舉了這么多成功獲得諾獎的例子,是不是意味著科學研究一旦失敗就無法進行?”道格拉斯•奧謝羅夫風趣地回答:“有些人受不了失敗的打擊,而有些人認為失敗是一種挑戰,我恰巧是后者。”
談到中國科學的未來,3位大師不約而同地勉勵青年學子對待科學,要永遠有一顆探索真理的好奇心,不怕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勇攀科學的高峰。 “鼓勵青年學者,我們的成功將會在中國得到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