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官方如何否認,由于南方系的一篇深度調查報道,在中國“鬼城”排行榜上,昆明呈貢新城大有取代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成為最知名“鬼城”之勢。平心而 論,呈貢新區和康巴什完全不可比,前者其實比后者熱鬧得多,而且從長遠看,呈貢新城的前景也遠比康巴什樂觀,但問題在于,呈貢規模更大,又在省會城市,雖 然稱之為“鬼城”實屬夸大,可呈貢新城攤子過大,產業轉移和培育不足,人口聚集效應不強,整體比較冷清和空曠的現實卻短期難以改變。
呈貢新城已然建成,不管是不是一座“鬼城”,昆明市能做的也只能是加快產業和城市功能遷移速度,盡快縮短和主城的融合過程,除此別無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在這項重大城市擴張決策上,我們并非不值得反思。
身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的時代,又是云南唯一中心城市,昆明進行大規模城市擴張乃大勢所趨,然而,如何擴張,何時擴張,卻又涉及城市建設決策的路徑選擇問 題。具體到呈貢新城,和官方的看法不同,民間和學界普遍傾向于認為,以昆明市的產業結構與發展速度,耗費巨資在距離主城數十公里外建設一座規模龐大的新 城,即使不能說毫無必要,至少在時間上也大大超前了。
呈貢的現實問題是,新城已經建好,但云南和昆明的經濟基礎和區位環境,決定了呈貢無法像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那樣,通過快速產業培育解決發展動力和人口聚集 問題,而在主城產業轉移方面,由于昆明是一個高度依賴第三產業的城市,需要搬遷的第二產業本就不多,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呈貢新城的產業定位,至于主城的第三 產業,目前也看不出需要大量往呈貢遷移的必要和企業意愿。
正因為如此,目前呈貢新城建設已有10年,撤縣設區也將近3 年,但主體居民仍舊只有依靠行政命令遷往新區的高校師生和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未來可以預期的人口增加,也大多來自于后續將要搬遷的事業單位和公務機構,真 正自發進駐的企業不但數量不多,而且速度緩慢。即使地鐵已經通車,這一狀況短期內也很難改變。
但呈貢對昆明而言已經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因為投入太大,為了盡快摘掉“鬼城”帽子,昆明除了加快機關事業單位搬遷步伐,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只有繼 續加大投入,地鐵和未來將啟用的昆明新火車站,被看成是兩大最有利于呈貢的工程,然而這些工程均耗資巨大,進一步加大了昆明市在呈貢新城建設上的財務負 擔。
可以觀察到的是,為了開發和盤活呈貢新城,昆明市大大透支了財務能力,加大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也限制了城市規劃和拓展的彈性,其機會成本之高,實難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