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來勢兇猛。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改變仿佛發生在一夜之間。傳統的大眾傳媒發現受眾正在大幅度減少,電視開機率下降、都市報刊亭關張、雜志訂戶銳減、出版業蕭條,甚至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紅火的廣播電臺也感受到了寒意,交通一天比一天堵,但聽廣播的人數卻在減少,大堵車的時候,司機也不聽廣播了。
這些行業的受眾去哪了?
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快捷移民,目的地只有一個:手機。大眾傳媒的所有用戶轉眼之間都轉到了移動終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互聯網移民。
早在二十世紀末,美國社會學家保羅•萊文森就在《手機》一書中預言,手機將成為人體的一個新器官:“手機不僅有移動的功能,而且有生命和創造的功能。”如今,手機已經牢牢長在了人們的身上,人們臨睡前撫摸的最后一個物件是手機,醒來后第一個摸索尋找的物件也是手機。
智能手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狀態。低頭一族不論年齡,沒有代溝,同在地球上,都在低頭看手機。手機已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它變成了人與外部世界連接的超級終端。
“給我一部連上WiFi的手機,我就可以改變世界。”
移動互聯網正在使整個社會發生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化。
雖然信息每天都在以幾何級數暴增,但傳統的大眾傳媒卻在衰落,人們接收信息的習慣改變了,以前是讀報紙、看電視,現在是看手機。
2014年春節的微信搶紅包,是對移動支付最好的一次科普。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改變,PC互聯網培養了年輕一代宅男宅女,移動互聯網則使全民變“宅”。
作為互聯網肇始者的美國正在開啟一項覆蓋美國全境的免費WiFi計劃,如果計劃得以實現,不僅會進一步提升美國的競爭力,而且會使全球頭號消費大國美國的商業形態發生巨變。
移動互聯網移民,使得全球PC銷量銳減,電視機銷售增長乏力。
全民變宅使得美國很多商業中心“塌陷”,實體店經營出現困難。人人都熱衷網購,實體店衰落已成必然。在中國,這一切也都不期而至。
面對一個信息交換隨時隨地發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你還以傳統思維抱殘守缺,那面臨的就不僅僅是活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被時代拋棄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有移動互聯網思維,也就是S I F B E思維法則:
S:“Seckill”、“Subversion”
一.“Seckill” 秒殺思維——“以快制勝”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隨時在線,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在這樣的時代,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必須“以快制勝”。
移動互聯時代的新聞早已進入讀秒時代,前一秒還是好消息,后一秒就可能變成壞消息。天下武功,皆有殺招,唯快不破。
古人有言“夙興夜寐”,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早起晚睡,來形容人工作的勤勉。如今,早起晚睡的企業可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因為網民是24小時在線的,所以企業也必須24小時應對。
我們的客戶在處理一次市場危機時,遵循黃金48小 時處理法則,“一慢,二看,三通過”,原本準備第二天在報紙上辟謠,但是在我們的建議下,當天即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旋即引來各大網站轉載。一場風波無 疾而終。若按傳統危機處理方法,待到辟謠聲明出來時,早就謠言滿天飛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辟謠每晚一分鐘,謠言就會以幾何倍數擴散。要知道互聯網時代就 是秒殺時代。
PC互聯網時代群雄并起,新浪上市了,搜狐可以跟進,還有網易、騰訊……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是贏家通吃的時代,新浪微博上市了,騰訊微博就再難有機會了。要想超越,騰訊必須另辟蹊徑。此乃移動互聯網思維之根本。
二.“Subversion”顛覆思維——抓住消費者的興奮點,打造極致的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移動互聯網正在引發經濟的千年變局。傳統經濟時代追求大而全,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是小而簡。
傳統經濟時代產品同質化,企業奉“概念營銷”為圭臬,而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求企業轉變理念回歸價值鏈的核心——產品。
用移動互聯網思維重塑傳統企業的產品,需要顛覆從前的固有思維。把準時代的脈搏,抓住消費者的興奮點,打造極致的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在二十一世紀初一次論壇上,當摩托羅拉的CEO炫耀自己的手機是科技時代的集大成者時,喬布斯針鋒相對,手機應該像ipad一樣,三歲小孩都能輕易使用,手機不過是成人的智能玩具。理念不同,結果不同。最終蘋果贏了,摩托羅拉不知所終。
I:“Insertion”、“Interaction”
一.“Insertion”插位思維——全世界向左轉,你就要向右轉
插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新思維,要打破現有的競爭地位排序,必須改變游戲規則,全世界向左轉,你就要向右轉,快速超越競爭對手,老二才能變成老大。
當 年新浪微博推出半年之后,騰訊也推出了自己的微博,甚至也企圖復制新浪微博的名人戰略,靠明星的人氣來聚集粉絲,提高人氣。但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不給“老 二”機會的。如今,騰訊微博還在勉力經營,但想要追趕已經上市的新浪微博希望渺茫。騰訊的翻身仗是依靠插位戰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微信”轉敗為勝的。
相對于微博陌生人溝通的弱關系,微信是熟人間的強關系,微信好友是在現實生活中有過交集的人,彼此交換過電話號碼、QQ號,或者在一個熟人有媒介的小圈子(群里)打過照面。
中 國監管機構對微博的嚴格管控,給了微信迅速成長的機會。騰訊抓住了這次戰略契機,快速崛起。騰訊微信對自己的新聞產品采用強行插位的方式,微信的公眾微信 號規定每天只能隱藏式的發布一次,但騰訊新聞卻可以“我的地盤我做主”,在自己認為必要的時候,隨時發布突發新聞。未來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不是中央電 視臺的“新聞聯播”,也不是新浪首頁首屏,而是騰訊微信的“新聞插播”。
二.“Interaction”互動思維——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傳統媒體時代的信息傳遞是灌輸式的,人們只能被動的接收,而互聯網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切:人們不但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精準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還可以通過社交工具彼此交流信息,而今天人們更是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社交工具實現信息隨時隨地的交流。
以 前我們被動的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新聞,而且這些新聞是經過“議程設置”的,也就是說雖然電視雖然不能決定我們對某一事件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安排相關議題 影響我們的認知。然而新媒體、新通訊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受眾以往的觸媒習慣,我們不但可以隨時隨地的主動獲取信息,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線互動、隨時分享。
互動思維意味著企業和用戶的交流越來越重要,這就要求在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充分考慮用戶體驗,在互動中尋找消費者需求,在互動過程中和消費者做朋友,提升產品價值。
F:“Fans”、“Free and third-party Payment”
一.“Fans”粉絲經濟思維——先有粉絲后有產品
《圣經》開篇:上帝說有天便有了天,上帝說有地便有了地,上帝說有光便有了光……
周未那天,上帝才想起造人——一個男人,亞當。上帝怕亞當寂寞,便取下他一根肋骨,給他造了一個伴侶——夏娃。
這只是典型的傳統經濟思維,先有產品,后有用戶。
移動互聯網時代卻是用戶參與創造產品,先有粉絲后有產品。
粉絲不僅僅是產品的消費者,而且是一個新產品的制造者。
蘋果之所以長盛不衰,皆因為喬布斯時代培養了一大批“死忠粉”,以至于iPhone 4S成了“果粉”們對喬布斯最好的紀念,也成了蘋果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戰爭年代的實力看兵馬強弱,互聯網時代看粉絲多少。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別人的粉絲,每個人也都希望粉絲如云。粉絲意味著力量,哪怕你是一個草根,只要你擁有了巨量粉絲,你就都可以有強大的影響力。
自從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溝通關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更加傾向“以我為中心”的表達方式。同時,移動互聯網也讓世界變成了Follow(跟隨)和轉發的世界,自說自話只能讓你和世界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移動互聯網不是單向傳播,而是雙向互動,參與和體驗才是移動互聯網的本質。
社交媒體時代,人們不滿足于單向的關注而是渴望互動交流。所以微博日漸式微,而微信在崛起。
中國人做生意,除了做產品,重要的就是做人脈。移動互聯網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和平臺。你展示自己,獲得別人的關注,同時去關注別人,與人互動,在不斷的虛實交流中經營粉絲。
“互粉”正在成為網絡時代溝通的王道。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率成幾何倍率擴大,人們的信息消費也變得更加便捷和主動。粉絲經濟時代,誰把握了“粉絲”的心理,誰就占有了市場;誰的粉絲數量大,市場占有率就大;誰的粉絲黏性大,鐵桿粉絲多,誰的品牌就有持續的發展動力。
“泰 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想從粉絲身上獲益,必須要善于養粉絲,要多和粉絲互動。昔日孔子曰:“唯小人與女 子難養也。”如今,粉絲更難養。一言不合,粉絲就可能棄你而去。傳統經濟時代消費者是上帝,互聯網經濟時代,粉絲是收入之源。切記要把粉絲當爺一樣伺候, 當孩子一樣養活。
粉絲是特殊的用戶,他們的“關注”,意味著興趣和潛在的購買行為,而他們取消關注則意味著需求的轉移。只有經營、管理到位,粉絲效應才會逐漸擴大,經濟效益也才能持續。反之,用戶滑動一下手指,就能拒你的品牌于“千里之外”。
粉絲不是一般的愛好者,而是有些狂熱的癡迷者:“因為喜歡,所以喜歡”,喜歡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產品也會被接受。
小米手機是典型的粉絲產品,它將產品與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相對于傳統企業產品固有的模式而言,移動互聯網思維模式可以讓產品更接近用戶,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快速更迭自己的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售產品還有包括消費者訂制(C2B),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和研發環節,提供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即可。雷軍曾說,粉絲參與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
互聯網經濟也是草根經濟,天生具有一人一票的民主基因。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成為自媒體(We Media)。 信息的傳播速度呈幾何倍率增長,人們的信息消費也變得更加快捷和主動。消費者不僅會用腳投票,還會將自己的消費感受在朋友圈傳播,這就要求企業用敬畏之心 對待消費者,不僅要求親點贊,而且要長期關愛,經常和粉絲互動,聽取粉絲消費者對產品的意見,改進產品。同時,企業應發動用戶參與品牌傳播,讓品牌有更持 續的發展動力。
二.“Free and third-party Payment”免費和第三方思維——“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
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是要插位做第三者。
互聯網經濟的本質是免費經濟,網民習慣了蹭網和免費。從瀛海威到eBay(易貝),凡是想雁過拔毛的互聯網創業者在中國都失敗了。凡是搭平臺,為大家做免費秀場“助人為樂”的“活雷鋒”卻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馬云最聰明,阿里巴巴用免費吸引了全中國的賣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然后告訴你“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先圈地,再收錢。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免費并不是永遠做“活雷鋒”,而是想辦法找到第三方來付費,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
互聯網經濟是平臺經濟,移動互聯網讓世界連為一體,先有粉絲后有經濟,先跑馬圈地,再坐地起價。你搭的平臺越大,你的價值就越高。
縱觀全球互聯網的集大成者,幾乎全是用免費的產品和服務去吸引海量用戶,然后向第三方收費,同時通過增值服務、廣告收入或出售其他虛擬產品大賺其錢。Google(谷歌)是這樣,Facebook(臉書)是這樣,圈內的阿里巴巴、騰訊也是如此。
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一切信息都公開透明,以前靠信息不對稱來盈利的經濟學行規被打破了。
B:“Big Data”、“ Be Younger”
一、“Big Data”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時代,你的一切都是透明的
曾 經有一美國男子怒電塔吉特超市:“你們居然向我上高中的女兒郵寄孕婦品廣告,想鼓勵她懷孕嗎?”一周后,這位父親去電塔吉特道歉,因為他女兒真的懷孕了。 塔吉特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女子懷孕后會買許多無香味護手霜、多維元素和鈣片。通過該指數,塔吉特能夠準確預測女顧客懷孕情況,并開始郵寄廣告。
大 數據不但會告訴你目標消費者是誰,還會告訴你他們有什么行為偏好,他們喜歡瀏覽什么網頁,他們更傾向于購買哪些品牌,通過信息搜集、數據分析,為電腦后面 的每一個消費者“畫像”,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廣告推送。如果說傳統廣告投放模式是“守株待兔“式的,那么大數據時代的廣告投放則做到了“有的放 矢”。傳統廣告投放對應的是版面或時段,而大數據時代的廣告投放對準的則是電腦后面活生生的人。“精準、有效”是大數據戰勝傳統廣告投放模式的不二法門。
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不僅國家這個“老大哥”盯著你的一舉一動,互聯網公司更是窮盡各種手段搜集、分析、算計你所有的行為和偏好。大數據時代,你的一切都是透明的。
媒體環境的變化讓傳統廣告投放模式日漸式微,大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逐漸被推上前臺。在大數據爆發式發展的今天,各大品牌紛紛搶灘互聯網大數據營銷。通過互聯網信息數據分析來尋找目標消費群體,確定廣告投放,預測廣告效果,減少廣告預算浪費,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二.“ Be Younger”年輕化思維——倚老賣老,以不變應不變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從前,“老張、老王”皆是尊稱,中國是一個“尊老”的社會,長幼有序,以老為尊。移動互聯網時代卻是一個“寵少”的時代,英雄出少年,老人不值錢,“老”意味著過時,“out”了。
李光耀曾說,在互聯網時代,爺爺未必經驗多,孫子未必懂得少。
移動互聯網時代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新事物,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生逢于斯,必須有一顆年輕的心,具備年輕化思維。
年輕化思維要求企業必須與時俱進,充滿活力,想年輕人所想,急年輕人所急。
以年輕化思維審視產品,必須色彩艷麗、外型輕便、功能快捷、要酷、要時尚、要吸睛……倚老賣老,以不變應不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I:“Entertainment”、“Easily Customized”
一.“Entertainment”娛樂化思維——有趣,好玩才是硬道理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有話不好好說”的時代,因為一本正經已經沒人聽了。要想吸引人的眼球,必須出奇制勝,大膽出位,言人所未言。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孔子時代的文是指文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則是指“趣味”。網民只關注有趣的東西。移動互聯網時代,凡事都要問一問,有趣嗎?好玩嗎?娛樂化思維必須一以貫之。
英 國維珍航空的老板布蘭森深得娛樂經濟的真諦。在以衣冠楚楚為王道的英國紳士社會,布蘭森以大膽、叛逆著稱。他男扮女裝、裸奔、穿婚紗……為吸引眼球不惜代 價。布蘭森讓人們撫掌大笑、會心激賞的同時,讓人們記住了“維珍”這個英國品牌。從維珍航空到維珍飲料,布蘭森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二.“Easily Customized”訂制化思維——移動互聯網讓普通用戶走進了“私人訂制”時代
傳統經濟時代,消費者只能購買商家已經生產出的產品,沒有其他選擇,而互聯網的出現則顛覆了這一市場交易原則:從一切的交易源于信息不對稱,到一切的交易源于信息對稱。
面對名目繁多的商品,消費者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因為信息渠道和銷售渠道的多元化,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消費者逐漸擁有了主導權,先有消費者需求后有產品的C2B商業模式應運而生。
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和研發環節,按照用戶需求去進行量化生產,提供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讓產品更接近用戶,不但可以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庫存風險。
可以這樣說,移動互聯網讓普通用戶走進了“私人訂制”時代,訂制產品不局限于有形的產品,還可以是無形的服務或信息。手機App “今日頭條”能夠融資1億美元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它的“私人訂制”思維。“今日頭條”是一款基于數據化挖掘的個性化信息推薦工具,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訂制新聞,從而大大降低了用戶對新聞篩選的時間成本,提高了閱讀體驗,代表了未來新聞市場的發展方向。
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顛覆和創新。秒殺思維、插位思維、顛覆性思維、年輕化思維、粉絲經濟思維、娛樂化思維、免費和第三方思維、大數據思維、互動思維、訂制化思維,都是對企業傳統盈利模式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的入口,已經滲透到通訊、社交應、娛樂、電商、金融等領域。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會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等移動智能硬件發面呈現井噴式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勢席卷傳統行業,如果你還沒有用移動互聯網思維改造你的企業,你面臨的就不是活的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被時代拋棄的問題。
(本文節選自李光斗新著《拆墻:全網革命》,電子工業出版社)
李光斗新著《拆墻:全網革命》——專治移動互聯網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