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昆明市已有35個鄉鎮(街道)獲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命名,64個鄉鎮(街道)獲省級生態文明鄉鎮(街道)命名;2個村(社區)獲國家 級生態村命名,4個村獲省級生態文明村(社區)命名,1080個村(社區)建成市級生態村(社區)。通過生態創建,不僅開展建公廁、建垃圾房等措施改善了 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態意識也有所轉變。
小哨野生菌生態村-琴溪
野鴨湖村
獲“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可獲10萬獎勵
2008年,昆明市就提出爭創國家生態市,成立了“四創兩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也成立了創建辦。此舉,在全 國是少有的。2010年,隨著生態文明創建向農村延伸,所有鄉鎮(街道)均成立了創建辦,部分行政村(社區)也配備了專職人員。至此,昆明市已初步形成 市、縣、鄉鎮三級創建機構體系,共同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創建工作。
在生態創建過程中,帶給老百姓的變化是什么呢?市環保局創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實,生態創建工作以解決行路難、飲水不安全、衛生廁所改 造、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垃圾收集處置、村莊綠化美化等問題為重點,把更多的精力、財力花到了這些地方,使生態創建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另外,獲得市級生態村(社區)命名的村(社區)可獲1萬元獎勵;獲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命名的鄉鎮(街道)可獲市級10萬元獎勵。
建立村規民約讓村民自己維護生態創建成果
日前,昆明市40個擬命名的生態村獲市政府第80次常務會審定通過。此外,今年昆明市6個鄉鎮(街道)申報云南省生態文明鄉鎮(街 道),20個村(社區)申報省生態文明村(社區),目前均已通過省環保廳技術審查、現場抽查,待省環保廳研究通過后報省政府命名;還有17個鄉鎮(街道) 已通過省環保廳考核,上報國家環保部。
當然,為鞏固生態創建的成效,特別是防止污水、垃圾、村容村貌等工作反彈。在生態創建指標中,專門有一項指標就是要求申報的鄉村必須建立村規民約,具體對村民愛護垃圾房、村容村貌等作出規定,通過由村民自己來維護創建成果,形成一種生態創建的長效工作機制。
“昆明市的生態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上述負責人表示,通過生態創建,許多村民轉變了自己的環保認識和行為習慣,開始注意愛護環境等。(都市時報 記者許孟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