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地下管線現狀不明、“家底”不清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工信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安監總局和能源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 下管線普查,2015年年底前完成普查并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和專業管線信息系統。這是記者14日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獲悉的。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此次普查范圍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不包括油氣管線)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以及各類綜合管廊。
普查內容包括基礎信息普查和事故隱患排查。其中,基礎信息普查要求重點掌握地下管線的種類、數量、功能屬性、材質、管徑、權屬單位、建設時間等相關信息;事故隱患排查要求全面摸清存在的結構性隱患和危險源。
五部門將于2015年7月底前對各地地下管線普查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
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8大類20余種管線;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30多個職能和權屬部門。
普查三問
部門怎樣“齊步走” 數據如何不“沉睡”
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生命線”,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如今,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人們不禁要問,如何保證普查不“走過場”、涉及的多個職能部門是否能夠“齊步走”,如何保證用好普查數據,不讓它們“沉睡”在表格中?
Q1
多個職能部門怎樣“齊步走”?
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8大類20余種管線;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30多個職能和權屬部門。
從此次普查要求來看,首先,將普查工作的任務、內容和要求進一步細化,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單位,共同推進全國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開展。
其次,從普查內容上看,覆蓋面廣,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氣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以及各類綜合管廊。
另外,從普查推進時間表來看,要求也是統一的。五部門將于2015年7月底前對各地地下管線普查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2016年3月前, 各地要將所轄范圍內普查工作完成情況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情況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能源局。
Q2
普查數據如何不“沉睡”?
匯總數據、摸清城市地下管線“家底”,并不意味著普查畫上休止符,更重要的是用活這些數據。
如何保證此次普查后的數據不“沉睡”呢?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普查后要按照統一的標準,整合各行業和權屬單位的管線信息數據,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和專業管線信息系統,并推進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與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智慧城市融合。
系統數據要注重及時更新。五部門要求,嚴格地下管線的規劃核實制度,今后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地下管線工程覆土前的竣工測量成果,應及時報送城建檔案管理部門,實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動態更新。
系統數據要實現共建共享,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做好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應急防災、公共服務等工作。
Q3
如何保證普查不“走過場”?
如何保證此次普查不“走過場”,實實在在摸清城市地下管線“家底”呢?明確責任是最好的“藥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賀明 介紹,這次普查明確實行屬地負責制。即由城市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制定總體工作方案,指導、督查、協調各管線行業主管部門和權屬單位建立工作機制,制定 相關規范,組織好普查成果驗收和歸檔工作。
針對城市地下管線多頭管理的現狀,明確了牽頭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權屬單位的責任。其中,牽頭部門負責普查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基礎信息普查工 作;行業部門和單位負責組織所屬地下管線普查和隱患排查工作。同時,從行業角度明確督導協調責任,要求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通信、廣播電視、安全監 管、能源主管部門加大對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檢查、指導和協調力度,督促各城市按時完成普查工作任務。
評論
不能總拿“多頭管理”推卸責任
由于多種原因,城市地下管線多頭管理現象突出,出了事故,總拿多頭管理作為推卸責任的借口并不鮮見。因此,破解“多頭管理”難題,構建規范、可操作的問責追究制度迫在眉睫。
不可否認,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多頭管理的現象嚴重,由此帶來規劃建設不同步、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格等問題。出了事故,多部門“喊冤”的例子很多。
事實上,多頭管理并不意味著每個行業部門沒有自己的行業標準。如果都能按照標準規范操作、嚴格管理,相信地下管線的問題一定能化解不少。
當然,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構建規范、可操作的問責追究制度,依法明晰責任,合理界定權力,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建立健全與之配套的科學考核評價標準,讓職能部門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對因責任意識淡薄、失職瀆職、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等原因造成地下管線安全責任事故,產生嚴重社會不良影響或重大財產經濟損失的,必須依法進行問責追究。只有這樣,才能杜絕出了事故總拿“多頭管理”來推卸責任的現象,維護好公共利益。(據新華社)
馬上落地
云南要在明年10月底前建立地下管線檔案
5年內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線改造
日前,由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住建部副部長陳大衛率領的調研組也在昆明進行了加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實地調研工作。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 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顯示,在2015年10月底以前云南省將完成全省地下管線基礎信息普查和隱患排查,建立準確的地下管線檔案,并力爭用5年 時間完成地下老舊管線改造。
本月11日上午,由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住建部副部長陳大衛率領的調研組,先后深入昆明市彩云北路、廣福路地下綜合管廊和昆明地下管廊控制指 揮中心進行了實地調研。在下午的座談會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江表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云南推進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下一步,全省將從多個 方面開展底線綜合管廊建設工作。首先,將在2015年10月底以前完成全省地下管線基礎信息普查和隱患排查,建立準確的地下管線檔案。此外,還將把地下綜 合管廊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各類管線的規模與空間布局,確保地下空間利用更加集約、高效。同時,總結昆明市、保山市的成功經驗做法,逐步在區域 中心城市推行綜合管廊建設管理。
上個月,云南省政府下發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云南省將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線改造;用8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優化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
根據實施意見顯示,今后各縣、市、區政府要以供水、排水(含雨水管、污水管及雨污合流管)、燃氣、電力等為重點,重點掌握地下管線的規模大 小、位置關系、產權歸屬等基本情況,摸清地下管線存在的結構性隱患和危險源。除了完成全省地下管線檔案外,2017年,要完成縣城以上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 劃編制工作。
另外,意見要求各地要對超過使用年限、材質老化落后、漏損嚴重、存在隱患的供水、排水、燃氣、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進行維修、更換和升級改 造。而對于可能損害地下管線的建設工程,要與管線單位簽訂保護協議,提出保護措施,嚴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作業,嚴禁在情況不明時盲目進行地面開挖作業。對 違規建設施工造成管線破壞的行為,要依法追究有關單位責任人的責任。(都市時報 記者李瑞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