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賣場為城市改造提供創新經驗
發布日期:2011-11-22 瀏覽次數:41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近年來家居建材賣場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方便了市民選購家居用品,也帶旺了一片區域的經濟發展。而我們往往只看到了興建家居建材賣場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忽視了這些賣場的興建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昔日臟亂差,今朝展新貌
車陂路對很多買過建筑裝飾材料的人來說,應該不會陌生。這條連接黃埔大道與中山大道的不長的一段路上,聚集了五六家建材賣場,儼然一副建材集散地的模樣。每天來此采購建筑裝飾材料的人流熙熙攘攘,賣場之內裝貨卸貨、討價還價忙得不亦樂乎。
新快報記者兩年前到此采訪時看到,賣場內人流擁擠,道路狹窄,三輪車、汽車穿行其間,喇叭“大鳴大放”。由于是露天開放式建筑結構,所以衛生狀況也很差,地上隨處可見煙頭、礦泉水瓶、發泡飯盒,而不少商戶的生活垃圾也是隨處堆放,氣味著實不佳。
從去年年初到現在,記者又幾次來到此地采訪。每每到此都會發現一些新變化。昔日露天的零散商鋪已然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棟兩層樓高的頗具規模的建筑裝飾材料城,周邊商鋪也粉飾一新。賣場內車道拓寬許多,人車交錯,再也沒有往日的逼仄,裝貨卸貨、車來車往一切井然有序。
大力度整治,凈化商業氛圍
新快報記者就該地段的變化,采訪了車陂村村長王金堯。王村長向記者表示,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城市化進程中,村委會為了提高村民收入,將車陂路一帶部分土地出租用以興建建筑材料市場。然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村民的收入得以提高,但由于建材市場檔次較低,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滯后,逐步暴露出嚴重的消防安全、社會治安、環境保護以及衛生環境等方面的隱患問題,村民怨聲載道。
隨著廣州城區東移,特別是車陂路擴寬整治以及廣州申亞成功,車陂村下決心對車陂路臟亂差的環境進行整治。為此,經過村民集體表決通過,車陂村將50000多平方米的地塊回收并進行重新招標。東宏建筑裝飾城以完善的規劃和建設方案順利中標。
投巨資改造,企業顯社會責任
相比于同等檔次的喜龍、瀛富等裝飾材料城,東宏裝飾材料城卻有著不一樣的氣象。該裝飾城總經理郝子敬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宏在接手該地塊時,深感周邊環境之惡劣已經對該區域商業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為此,他們投資4000多萬,對賣場的硬件環境進行了徹底的改造。為了消費者能夠有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賣場物業方作出了較大的犧牲,整個賣場的平均容積率只有不到0.7,50000多平方米的面積,建筑面積只維持在30000平方米左右。同時將賣場內的路面拓寬至16米,預留了充足的停車位,使賣場內不再人車搶道,大大優化了賣場和周邊環境,大大降低了治安和消防隱患。在招商方面,東宏也嚴格把關,對有意向的商家都要經過重重審核,沒有相關從業經驗或是實力有所欠缺的一律謝絕。經過一系列的整治改造后,整個市場已迅速步上正軌。目前,賣場招商基本招滿,包括了燈飾、陶瓷衛浴、五金、地板、地毯墻紙、天花、布藝、木業、玻璃、涂料、門業、定制家具等在內的15大門類一應俱全,薩米特、立邦、多樂士、雷士照明、九牧衛浴、富林地板等知名品牌紛紛進駐。其燈飾專區面積達到10000余平方米,已經成為廣州東部最大的燈飾專業市場。
“作為商人,追求利潤是天生的本能,但我們也要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收。”郝子敬在結束采訪時這樣對記者表示。而隨著廣州“三舊改造”如火如荼地進行,相信會有更多家居行業的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為廣州城市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