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決行業標準的問題,就不能夠遏止行業亂象。”昨日,高工LED產業研究所所長張小飛向記者表示。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標準缺失成為行業亂象的源頭之一。
另外,由于整個LED行業人才較少,企業相互之間挖墻腳現象嚴重。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和人才雙缺局面將限制LED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偌大的產業竟然缺少國標
“為什么現在LED企業數量這么多,因為進入的門檻太低了。”深圳市照明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彭杰表示。盡管LED在中國已經歷了20年的發展歷程,但截至目前仍然缺少被業界認可的國家標準。
“沒有標準導致市場上的LED企業真偽難辨、優劣難辨。”張小飛認為。據了解,在國家標準缺失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一系列地方標準。
但張小飛表示:“不同的地方標準存在嚴重的參差不齊的情況。”標準參差不齊導致企業在不同地區應用LED產品遭遇阻礙。一LED企業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他所在的企業就遭遇過產品在外地不能使用的情況。
張小飛認為,這也導致做高端產品的公司“吃虧”,低端產品卻可以通過低價輕易拿到項目,“劣幣逐良幣”。
業內人士透露,近日,國家工信部正在加緊LED國家標準的探討和制定工作。“不止一個國家相關部門在探討標準制定,一些第三方機構也在積極探討國家標準的制定,但現在是缺少一個核心的主導部門。”張小飛說。
挖墻腳現象普遍
一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缺少人才,企業之間相互挖墻腳的現象比較普遍。
“光我的部門,都已經有五個人去當了其他企業的經理。”勤上光電董事長助理張文良向羊城晚報記者感嘆,“LED行業缺人的現象太嚴重了。”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深圳鈞多立剛一倒閉,就有數家企業到鈞多立“搶人”。“對這個行業來說,真正的技術人才還是太少了。”參與倒閉企業鈞多立重組的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鮑恩忠表示。
張小飛認為,人才緊缺表現最明顯的是上游企業。據介紹,由于LED外延和芯片的核心技術現在都掌握在外國人手里,國內做上游的企業普遍面臨缺少研發人員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