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三頭在外”的光伏產業并非是佛山“投資走在市場的前面”的唯一案例,當8成照明企業集體轉型之后,LED也成為一個投資需求透支的典型,如今正備受訂單下滑的煎熬。
事實上,“三頭在外”的光伏產業并非是佛山“投資走在市場的前面”的唯一案例,當8成照明企業集體轉型之后,LED也成為一個投資需求透支的典型,如今正備受訂單下滑的煎熬。
12月7日,佛山照明燈具協會舉行“LED包裝標識標準研討會”,參加的企業包括美的、佛山照明、國星光電等上市龍頭企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企業扎堆的新興產業,卻連統一的包裝標識都尚處于空白階段。
這成為佛山LED的真實寫照:僅有政府支持下EMC模式買單,尚未被終端消費者接受,卻已經成為大量企業投資的“黃金地”。
LED包裝怎么標識?這是一個問題。
在業界看來,LED參數眾多,關鍵是需要將消費者必須知道的性能明確標識出來。
據悉,在上述研討會達成的共識中,除常規要求,企業還需要在包裝上明確質保期、光電性參數(光通亮、色溫、顯色指數、使用環境溫度、功率因數)、產品重量、光生物安全等級、警示標識等性能。
80%照明企業將轉型 LED成投資需求透支典型
或參照多國標準
讓企業頭痛的是,國內目前并沒有可參考的對象。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相關的政策辦法也相繼出臺了不少,效果雖好但依舊不甚滿意,困難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可操作性不強。
LED的性能指標相對傳統照明要復雜很多,應該選擇哪些參數印刷在包裝上?參與上述研討會企業均認為,應該選擇消費者必須知道的性能參數。
“比如質保期,企業就必須明確標識出來。”中山大學佛山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孟源認為,質保標識也很有“講究”,比如業內通常用“小時”為單位描述LED壽命,但質保期卻應該以“年”計算。
受企業推崇的美國“能源之星”中關于LED標準,在產品包裝上就有“3年固保”的要求,同時還必須有照明能效標簽要求:美國DOE要求所有廠商必須加入此計劃。
據悉,在上述研討會達成的共識中,除常規要求,企業還需要在包裝上明確質保期、光電性參數(光通亮、色溫、顯色指數、使用環境溫度、功率因數)、產品重量、光生物安全等級、警示標識等性能。
“光生物安全”引重視
光生物安全等級也被列入包裝標識,是王孟源的強烈要求。他表示,LED光譜不全,在使用上要注意光危害。
據了解,利用藍光或者紫外光發光的LED燈,容易出現泄漏藍光或紫外光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問題。目前歐盟已經強制要求LED燈進行光生物安全檢測,專家呼吁國內也應引起重視。
“光生物安全”可以理解為“光學輻射”,在一些光源或燈具發出的光譜中,除了可見光外,還有紫外光和紅外光,對人的眼睛和皮膚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光化學紫外危害和紅外輻射(熱)危害。如果發光材料的工藝不過關,紫外光或者藍光就會透射出來,對人體的皮膚和視網膜產生危害。
據悉,目前國內尚沒有相關具體要求,佛山企業認為應該將此項列入包裝標識。近年來LED燈產品越來越多,不過進行光生物安全檢測的只有出口產品,國內產品幾乎沒有,“這是因為國家還沒有納入強制檢驗的范圍,我們也呼吁大家應該重視這項檢測。”據他介紹,在送檢的產品中,約一成產品會達到“高危”的程度,也就是說對人眼會產生傷害。
8成以上佛山傳統照明企業轉型
據悉,目前幾乎有8成以上的佛山傳統照明企業轉向LED照明行業。凱西歐燈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育林告訴記者,近年由于省市各級政府都對LED產業相當重視,出臺各種扶持政策,導致不少傳統照明企業爭相轉型做LED產品。
事實上,“三頭在外”的光伏產業并非是佛山“投資走在市場的前面”的唯一案例,當8成照明企業集體轉型之后,LED也成為一個投資需求透支的典型,如今正備受訂單下滑的煎熬。金融危機下的4萬億政策刺激一度成為行業自救的興奮劑,當熱潮在2011年退卻后,是否還有更多的“過剩”行業在“裸奔”?
“這些傳統照明企業對LED的市場容量、產品特色等未做詳細調研,生產出來的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在市場需求下降的時候,競爭就非常激烈。”佛山照明燈具行業協會秘書長張華說。
然而,受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影響,LED燈具出口訂單驟減,媒體爆出中山、深圳等地出現LED企業倒閉現象。據了解,今年全國LED企業倒閉的數量已超過一成。
終端市場尚未認同LED,LED沒有可行的商業模式是目前行業的主要癥結。廣東照明電器協會會長全健告訴記者,其在終端市場進行考察時發現,終端對LED幾乎不了解。而除了政府工程以及EMC,LED還沒有找到獨立于政府的自主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