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LED產業,可謂一路風雨一路歌。瘋狂投資,一窩蜂上,成本上漲,利潤下滑,產能過剩,價格戰,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構成了今年LED產業的萬象叢生。產業浪花淘盡無數英雄,有人歡喜,有人嘆息。雖然問題不斷,但不能否認,中國LED產業正在夯實基礎,接連取得重大突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LED產業的明天會更好。
1、《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力挺LED
今年第14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重要文章《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提及扶持和發展LED等節能產業。而科技部日前出臺《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他產業的扶持重點。從《規劃》中發現,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三大產業均設定了具體的數字指標,而反滲透膜,零部件、整車集成技術與充電樁,LED設備與MOCVD國產化則成為三大亮點。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對LED發展目標的表述為:2015年半導體照明占據國內通用照明市場30%以上份額,產值預期達到5000億元,推動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進入世界前三強。而且LED發光效率也有突破,在技術上已經可以滿足通用照明領域的需求,今后,LED照明成長力道強勁。為此,《規劃》將半導體照明列為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發展的重點,未來五年,將重點發展LED制備、光源系統集成、器件等自主關鍵技術,實現大型MOCVD設備及關鍵配套材料的國產化。
2、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發布
2011年1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決定從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
中國是照明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節能燈、白熾燈產量均居世界首位,2010年白熾燈產量和國內銷量分別為38.5億只和10.7億只。據測算,中國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2%左右,采用高效照明產品替代白熾燈,節能減排潛力巨大。逐步淘汰白熾燈,對于促進中國照明電器行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白熾燈淘汰計劃進展相對較為緩慢。按照計劃,歐美將在2到3年內逐步淘汰白熾燈,日本則是直接在2012年全面禁用,而我國的淘汰之路,根據時間表,還要歷經4到5年時間。對此,業內有人士稱,與國外相比,中國白熾燈的“淘汰之旅”注定要來得難上加難。
2011年中國LED產業發展十大事件總結
發布日期:2011-12-31 瀏覽次數: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