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雖然價格戰能給企業帶來規模的提升,但是很難帶來效益的提高。中國企業要真正強大,國家、人民要真正富裕,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勇于放棄曾經賴以成功的價格戰,而要盡力追求以滿足顧客多種需求為核心的價值戰,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
就價格戰本身而言,其對企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邊際遞減,適用的行業也越來越有限。價值戰本身隱含著邏輯假設:價格越低,銷量越大,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大。但現實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價格不再象以前貧困、溫飽的年代那樣敏感,單純的價格(求廉心理)不再是許多人購買地板時的唯一性、決定性因素。人們還有求名,求異,求新,炫耀,嗜好等數十種心理需求。
中國地板行業轉型: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就價格戰的宏觀影響而言,在國內,一些價格戰激烈的行業成了雞肋,曾經輝煌的彩電業、空調業、...業、瓶裝水業幾乎全行業虧損或者淪落為微利產業。而在大量低價產品出口加工型產業內,大量產業工人的收入僅僅是國外同類企業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且增長緩慢。
工作的本質是讓人們更好的享受生活,如果中國的GDP經濟增長是以產業工人的“血汗生活”為代價,這樣的GDP,這樣的出口,又有什么意義?在國外,中國的商品幾乎是“廉價”的代名詞,最近十年中國所受的“國際反傾銷訴訟”近500起,連續11年位居世界之最,以中國產業工人的“血汗”造就的低價產品,歐美國家廉價享受中國輸出的資源,反而成了一些發達國家證明我國擾亂世界經濟秩序、影響公平競爭公平貿易的罪證。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高漲,低價的中國產品還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訴訟……
就價格戰對企業的微觀影響而言,一方面,容易使企業虛胖,大而不強。因為許多企業的價格戰是以犧牲企業正常的利潤甚至以虧損為代價。
另一方面,正因為價格戰的大而不強,利潤積累有限,引發了一系列的后果,如企業研發創新投入不足,產品品質難以提升,員工收入增長停滯,人力資源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
時至今日,價格戰的弊遠大于利,這已經是國家、人民、媒體、企業的共識,我們應該著重于滿足顧客多種需求、提升企業利潤、增加人民福利的價值戰,著重于更高層次的非價格競爭,實現產業升級,這也是我們的共識。
那在企業的經營實務中,到底如何開展價值戰?到底在哪些價值領域能夠重點突破?筆者歸納概括,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技術專利價值戰―獨一無二的滿足顧客的需求:
專利的出發點是鼓勵創新,本質是技術壟斷,希望獨一無二的為市場為顧客提高價值。特別在許多高科技產業領域,技術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弱的關鍵性因素,靠價格戰、靠渠道戰或許會有一時的輝煌,但很難有持續性。蘋果公司的奇跡般崛起,智能平臺,多點觸控……一系列的科技專利創新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