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 舊城鎮化模式帶給三線城市的陰霾
中國出現空巢城市。營口、常州等三線城市驚現房地產風險,舊城鎮化的房地產拉動模式在中小城市危機顯現。
經濟學家葉檀說,營口在建房超過當地人口所需,房價收入比過高,房地產困境無法解決。營口被沈陽與大連兩座大城市夾擊,難以吸引到更多的人口。這是所有的中小城市面臨的相同困境,無法分享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與資金紅利,房地產將成為無源之水。
經濟學家葉檀說,營口在建房超過當地人口所需,房價收入比過高,房地產困境無法解決。營口被沈陽與大連兩座大城市夾擊,難以吸引到更多的人口。這是所有的中小城市面臨的相同困境,無法分享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與資金紅利,房地產將成為無源之水。
國內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上升,海外移民聚居地房價上升,說明兩點:第一,中國城鎮化圍繞一線城市進行布局,一線城市的有形、無形資產的價值不可替代。無論小城鎮有多少房產,除了極少數適合旅游和適合創新之地外,各項實業基礎不佳、環境不理想、服務不到位等因素將難以吸引到 外地購買者。第二,推動房價上漲主要靠高收入群體,目前高收入者購房的集中地是國內大城市,或是可養老、安置財富的海外移民地。
逐漸出現的三線城市 “鬼城”,給有關方面敲響警鐘。這些城市依靠基礎建設與房地產拉動的城鎮化不可持久,這些城市有足夠的基礎設施與商業物業,卻沒有人在這些物業中定居、再創財富。相反,由于大量負債導致這些城市未來的稅費環境不安全,當地消費價格過高,阻擋了本地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口。中國目前的資金只能拉動高鐵通過的重 點城市,絕不可能讓所有的小城鎮一步登天。
拔苗助長的城鎮化已經出現明確的風險信號,但土地城市化并未因此止步,地方債務規模還將擴展。
隨著空巢城市的增加,風險首先表現在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的回落,地方政府賴以抵押的物品價格大降,最終,依靠負債建設的城市必然會發生債務危機。不要說投資環境不讓人滿意的三線城市,就是某些大城市都會遭受債務動蕩的風險。
唯一的辦法是放棄拔苗助長的做法,回到正常的城市化軌道上來。城鎮化需要建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但絕不意味著擁有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城鎮化就能成功。說到底,設施是給人用的,如果沒有具備創富能力與消費能力的人,所謂的城鎮化就是紙上談兵。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